23-078 计划经济下的阶级分析

16 分钟 50 秒

文字记录:
阳 00:09
在一个名副其实的全民所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必须是统一的,属于无产阶级,作为一个整体的来掌握,而不能是一个个的属于阶级中的某个人。你想想,如果生产资料不是属于阶级整体的,而是属于阶级内部集团,那个集团的就不是全民的,也不是无产阶级的,对吧?所以你比如南斯拉夫的什么“工人自治”,工人一自治,他就不是全民的,就不是工人阶级的,属于企业里边的企业里边,它跟其他的企业的关系,就是一个市场的关系,而不是一个计划的关系

阳 00:55
所以最根本就是因为物质还没有极大的丰富,人们日常衣食住行所需要的物品还具有稀缺性,物质的分配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如何分配才是理所当然、合情合理的,就离不开大多数人的传统观念,也就离不开比如按劳分配的资产经济法权、八级工资制等等的分配方案。这里边就是一个从旧社会过来的传统观念,他决定着即便是全民所有制社会里边,它的分配方案。所以这时候无产阶级中具体的群众没有,也不可能不顾阶级其他成员的意愿,独自直接掌握生产资料。所以 全民所有制下,不可能是工人阶级里边的每个人直接掌握生产资料,所以也就没有自己名下的生产资料为自己服务。所以这时候他还是无产阶级。

阳 02:15
为什么叫他无产阶级?因为在他名下没有,所以在个人层面他是无产,但是阶级整体在无产阶级专政下,无产阶级不再是无产的阶级。因为整个全民所有制,全民所有的财产属于阶级共同的,所以这个阶级中的个人是无产的。阶级不是无产的。这是挺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对吧?随之而来就是一个明显的问题。既然无产阶级的存在是以资产阶级的存在作为前提的,你怎么会有无产阶级,没有资产阶级?这是斯大林,“我们没有资产阶级了”,对吧?全是敌人,全是来自外部的特务间谍阶级,异己分子等坏人。你想想,现在所有制,这个生产资料已经是全民所有的了,资产阶级在哪里?除了被打倒的资产阶级人,还贼心不死以外,生产关系中,管理者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还有那些不得不保留的资产阶级法权,比如等级制,按劳分配,都是捍卫着无形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势力。劳动者和管理者之间的矛盾,还有资产阶级法权,他捍卫的是一个无形的资产阶级。这东西有意思。

阳 04:06
怎么叫无形的资产阶级?所以具体来说,比如干部和群众的矛盾。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矛盾,有二重性有二重性就是社会化大生产所必须具备的纪律性带来的矛盾。就像交通规则和自然科学规律,它都穿越了时空和阶级,红绿灯你就得停,这个跟阶级没关系,对吧?交通规则和自然科学,它基本上是穿越阶级和时空的。无阶级社会仍然会有交通规则,所以这是 社会化大生产,它要组织生产、协调生产,它就必须有强制性、纪律性。你比如咱们需要上课,到点了,你说“我迟了,我想什么时候上课”。不行的,老师不能说我想什么时候上课,也是不行的。因为它是个社会化的教育生产,所以它必须协调千千万万个老师和学生,排课、排教室、排时间,这里边真是非常头疼,没有计算机真是头疼。所以谁都不愿意受这种约束。我们在街上走路,我们不愿意遵守交通规则,我们上学,我们希望自己想什么上什么,想什么什么时候上。所以这就是一个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矛盾。这一类的社会化大生产所必须的纪律,这是一类。

阳 06:13
第二类是管理者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否定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地位。所以这一点是新生资产阶级产生的土壤,是利益集团形成的根源。当然利益集团到处都有,分工的不同,就视角的或者利益的不同,即便是同一个阶级,内部也可以有多种非对抗性的利益集团。但是你比如这里边,大家可以理解。不同的,不同的视角。在学生里边,对吧,喜欢文科生和理工科生视角就很不一样,男生和女生视角就不一样。

阳 07:04
人民内部各种不同的利益都是存在的,它是非对抗性的。但是不同的阶级一定是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同的利益集团不一定是不同的阶级,但是不同的阶级一定是不同的利益集团。所以利益集团的差别,是个量变;阶级的差别,是个质变。阶级之间的利益集团是对抗性的。好吧。全民所有制时期的社会主义,没有能够取缔升官发财的干部升迁机制,培养着新的资产阶级。那时候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没有能够脱钩。它就是一个利益集团的形成,也是走资派的产生

阳 07:59
你想想,你要是从乡提拔到地级,提拔到省,提拔到大区,提拔到中央,你的家庭待遇都跟着往上走,它就是一个利益。因为你想在党内做路线斗争,对有些问题看不惯,对有些领导方法看不惯,有什么意见分歧。你斗争的时候,你就会考虑我要斗争了,如果被罢免了,我就丧失了我这些利益。即便是当官的本人不在乎,他的家人在乎,他的子女会受到影响。所以为了家人,为了子女,他“会宁犯政治错误,不犯组织错误”。这就是利益集团。再发展下去,后来死不改悔的走资派所具有的强烈的阶级意识所以走资派上台后,就完成了资产阶级,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产生的,蛆到苍蝇的改变,变成十足的资产阶级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在全民所有制社会里边,这种是一个 * 无形的 * 资产阶级。它还是以 蛆的形状 哈哈出现的。它不是会飞的苍蝇,等到它上台,它就变成了苍蝇,是十足的资产阶级,就成了(苍蝇)了。所以你看蛆和苍蝇长相特别不一样。但是苍蝇不是凭空来的。

阳 10:01
所以阶级斗争的表现,在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时期,就是在生产领域里,管理者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以及分配领域里边,资产阶级法权到底适用在多大范围。所以到底是不是全民所有制,徒有其名的所有制,就 必须从生产和消费两个领域去考察。在生产领域,工人阶级是否当家做主的权利。如何当家作主是毛泽东时代后 20 年的斗争的核心。虽然工人阶级,一般的群众,不是天生的,就知道如何当家做主。我们都带着很多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带来的很多传统观念,争权、独立、争当人上人、打派仗等等。但是没有这个权利,他永远不会学会当家作主的本事。所以就是工人阶级群众去实践自己当家做主的一个大学校。所以当家做主是一个目标,怎么去当家做主,他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学会如何当家做主

阳 11:26
这里边最根本的就是要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所以这是在话语权上。这是在政治领域,当家做主在分配领域,不顾生产力的条件,像共产风那样盲目的取缔,比如按劳分配的资产阶级法权,它是破坏性的。因为你要是在当绝大多数的老百姓,他的谋生手段就是当工人,他是每天上班挣工资,为了养家糊口。所以他劳动不是他的人生的第一需要。他劳动上班就是为了养家糊口。在这种条件下,你搞共产风就会破坏生产力。相反的,有条件缩小资产及法权的适用范围,却一个劲的扩大,那是自走资派的做法。这里边走资派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到底要不要废除升官发财的、罢官破财的资本资产级法权、官僚特权。所以文化大革命是第一次,人类历史上恐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升官不发财,罢官不破财。大批进入了权力机构的工人、农民代表,仍然基本上拿着自己原来的工资或者工分。

阳 13:07
所以这是在生产,在分配领域,对吧?所以两个方面,一个是在生产领域,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被管理者有没有话语权,有没有决策权。在分配领域里边,我们是扩大还是缩小按需分配的?你比如教育,资本主义社会也开始越来越多的是按需分配了,它是强制性的,不管你有多少孩子,你的孩子都得上学。在美国是,反正费城滨州是 16 岁以下,你必须上学,你要想辍学,必须是 16 岁以后的。所以这就是相当于按需分配了。医保这些也是按需分配了。你想想你要有病,不能说每个人都自己掏腰包,自己掏一部分。但是按需分配的内容是越来越多了。

阳 14:11
所以在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生产力不是非常发达的条件下,有多少是按需分配,有多少是按劳分配,有多少是按官分配,按权分配,对吧?官僚特权,这都是在分配领域里边斗争。苏联的走资派在斯大林时期已经大量的出现:在生产领域,苏联强调的是一长制,咱们刚开始说的时候,一长制。一长制条件下,工人阶级就逐步的丧失了自己当家作主的地位。在分配领域,走资派的官僚特权一再的膨胀,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这些都是赫鲁晓夫上台的阶级基础。所以在苏联崩溃前的生产关系这两方面来考察,我们必然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苏联已经成为一个畸形的。

阳 15:18
为什么叫畸形?违背了按资分配原则的资本的国家,它不是一个正常的这么一个国家,它不是说谁的钱多谁语权大,它不是按资分配。但是在生产领域,在分配领域都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生产领域,劳动者丧失了话语权;分配领域,它是两极分化的,它是有官僚特权的。所以虽然在政治上,不是谁的钱多,谁的话语权大,但是在生产和分配领域,他还是跟资本主义社会是一样的。

阳 16:10
这个是一个好视角,对吧?我就想,所以人们老是把眼睛盯在政治领域,不是从生产领域,不是从分配领域来看一个国家的性质。在政治领域,它是民主制还是独裁,是,这是政治领域。但是在生产和分配领域才是根本的。因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样简单的把走资派看成是资产阶级合适不合适?所以我们下一个问题就要回答,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如何界定资产阶级。